行測言語理解題:巧用尾句判斷作者意圖
在行測言語理解與表達中,主旨觀點題作為常見題型,不僅題量占比大而且對同學們的文字閱讀和分析能力要求較高,所以一直以來是大家備考的重點題型。關于這類題型有沒有什么好的方法能夠讓同學們提高做題速度及準確率?今天江蘇公務員考試網小編就帶領各位同學一起看看如何巧用尾句判斷作者意圖,提升題目準確率。
長按識別,進入24年國、省考交流群
備考資料、資訊一網打盡
(一)關注尾句出現的同義互換詞
例題、綠葉蔬菜中的硝酸鹽被人體攝入后,一部分不吸收而被大腸細菌利用,最終排出體外;另一部分被吸收,在幾個小時當中逐漸緩慢轉變成微量的亞硝酸鹽。亞硝酸鹽的存在時間只有幾分鐘,然后轉變成一氧化氮,發揮擴張血管的作用。換句話說,如果需要亞硝酸鹽擴張血管的作用,完全用不著吃剩菜;而且一次性大量攝入亞硝酸鹽是有害的,攝入硝酸鹽之后,在體內緩慢轉變成亞硝酸鹽,才能發揮有益作用。
這段文字反駁了哪種觀點?
A.過量食用綠葉蔬菜也有風險
B.吃剩菜可以擴張血管
C.人體無法避免攝入亞硝酸鹽
D.亞硝酸鹽對人體有害
【答案】B。解析:文段首先介紹了食用綠葉蔬菜一部分硝酸鹽轉換成亞硝酸鹽,起到擴張血管作用。接著通過“換句話說”來對前文內容進行總結,說明不需要吃剩菜來發揮亞硝酸鹽擴張血管的作用,并且攝入硝酸鹽要緩慢轉變亞硝酸鹽才能發揮有益作用。本題問“反駁哪種觀點”,那么通過尾句判斷可知作者反駁的是吃剩菜可以擴張血管的觀點。故本題選B。
(二)關注尾句出現的指代詞
例題、在討論科學與宗教作為認知方式的差異和優劣時,常常有人提出“科學不是萬能的,科學也會出錯”的觀點。這顯然很正確,但在那種討論中,在沒有人聲稱“科學永遠正確”的情況下,主動插入這種觀點,卻明顯是在用“所有認知方式都非完美無缺”這一事實,來故意混淆不同的認知方式。這是極具誤導性的。
根據這段文字可以知道,作者想說的是:
A.在關于認知方式的討論中不應偏離議題
B.任何一種認知方式都不會是完美無缺的
C.生搬“科學會出錯”的觀點有時會混淆視聽
D.科學和宗教這兩種認知方式并沒有優劣之分
【答案】C。解析:首句指出在討論科學與宗教作為認知方式的差異常常有人提出科學也會出錯的觀點。接著進行轉折,強調在沒有人聲稱“科學永遠正確”的情況下,主動插入這種觀點,是故意混淆不同的認知方式。尾句通過指代詞“這極具誤導性”做出評價,表明作者意圖。因此,作者意在說明用科學是錯誤的觀點混淆認知是具有誤導性的。分析選項:C選項是作者意圖的同義轉述;A選項討論認知方式不該偏離議題,文中并沒有提及,排除;B項文中提到認知方式不會完美,但并不是文段重點內容,排除;D項作者未談及科學與宗教優劣問題,排除。故本題選C。
大家面對主旨觀點題時,我們可以通過關注尾句有沒有指代詞、同義互換詞,初步判斷文段重點所在,然后再結合行文進一步確認文段主旨。所以大家對尾句出現的提示詞語保持敏感將有助于解決此類題目。
相關文章